新聞資訊

力量發展集團有限公司

煤電裝機占比將進一步下降

中電聯近日在相關會議上介紹,今年前兩個月,以風電、太陽能為代表的新能源裝機持續提速,電源結構加速向多元化、綠色化轉變,風電、光伏發電成為我國新增裝機的絕對主體。
數據顯示,2024年2月底,我國煤電裝機占比已降至39.3%。這是繼2023年底煤電裝機占比首次降至40%以下之後的又一新突破。
眾所周知,鑒於我國化石能源資源儲備情況,煤電一直是我國電力行業的絕對老大。但在全社會工業領域中開展節能減排以來,煤電裝機占比可以說是逐年下降。2020年底煤電裝機占比首次降至50%以下。
煤電裝機占比的下降,與新能源裝機的大幅增長有直接的關系。中電聯數據顯示,在新能源發電持續快速發展帶動下,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快速增長,2024年2月底,已經達到16.2億千瓦,占總裝機容量比重上升至54.6%。其中,新能源發電裝機達到11億千瓦。
中電聯黨委書記、常務副理事長楊昆表示,2024年新投產發電裝機規模將再超3億千瓦。預計2024年底新能源發電裝機進一步上升至13億千瓦左右,占總裝機容量比重上升至40%左右,首次超過煤電。
但也要注意到,裝機規模與實際發電量之間的差異。國資委和中電聯雙方的數據都顯示,2023年煤電的發電量占比達到了63%。這個比例是有所擡頭的,2022年,煤電發電量占比剛剛從上一年的60.1%降到了58.4%。
也就是說,2023年新能源裝機容量實現了躍進式增長,但新能源發電量占比卻沒有同步增長。換句話說,新能源是“有裝機、無電量”。
業內人士做過簡單測算,過去沒有風、光發電並網的時代,1.2千瓦的煤電能為1千瓦的用戶供電,但風光火打捆模式下,需要“1.2千瓦的新能源+1千瓦的煤電”,才能對應1千瓦的用戶。這樣,平時不開機的1千瓦煤電,需要隨之待命為新能源提供備用以及調峰等項服務。從風光大基地的實踐來看,適配1-1.2億千瓦的新能源發電,起碼也要400萬千瓦以上的煤電。
與此同時,風、光電出力的不均勻,也使得“綠電代煤”大打折扣。風電一般在夜間風大而出力最多,光伏出力最多的溫度在25度左右。然而,在風光發電出力最好的時候,往往不是用電需求最旺盛的時候。而且風的大小,天氣的晴朗程度對出力的影響十分明顯。於是就有大量的綠色電力被棄。
中電聯表示,隨著風電、光伏發電等新能源裝機規模持續擴大,電力電子裝置在源網荷儲等各環節得到廣泛應用,電力系統呈現顯著電力電子化趨勢,功角、電壓、頻率等系統穩定問題突出。同時,受自然條件限制,可再生能源供給將呈現更大程度間歇性和波動性,風力驟減、幹旱等極端天氣發生,會造成可再生能源出力大幅下降。電力設施安全、供電保障能力、系統穩定運行、新能源消納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。
隨著新能源規模的持續擴大,這一矛盾也將進一步凸顯。為此,楊昆建議,要合理布局支撐性調節性煤電。很顯然,煤電的主力電源地位還牢不可破,新能源暫時還“靠不住”。
因此,即便新能源裝機仍有明顯的提升空間,但在儲能等相關配套建設尚未健全的情況下,電煤裝機占比不會一降到底,有一定的平台期。而且就煤電本身而言,其裝機容量或將繼續保持增長。按照中電聯的數據倒推可以得知:2023年煤電裝機占比降至39.9%(首次降至40%以下),對應起來就是11.65億千瓦。2022年這一數字是11.24億千瓦,這意味著2023年全年煤電裝機增長為4100萬千瓦。
文章來源:中國煤炭資源網
該文章系轉載,登載該文章目的為更廣泛的傳遞市場信息,不代表本公司意見。文章內容僅供參考。